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一章 六百年鬱悶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早就發現,現代中國人對古代文化的繼承,主要集中在明清兩代。這件事一直讓我很傷心。

這是因為,中華文化的格局和氣度到了明清兩代已經弱了、小了、散了、低了,難以收拾了。

也有不少人想收拾。甚至朝廷也有這個意思,一次次組織人馬編大型辭書。但文化的基元是個體創造,與官方聲勢關係不大。透過個體創造把文化收拾成真正大格局的,在明清兩代六百多年間,我看也就是王陽明和曹雪芹兩人。

其他人物和作品,近距離看看還可以,如果放長遠了看,或者放到國際上看,就不容易顯現出來了。

怎麼會這樣呢?

這與社會氣氛有關。氣壓總是那麼低,溼度總是那麼高,天光總是那麼暗,世情總是那麼懸,禁令總是那麼多,冷眼總是那麼密,連最美好的事物也總是以沉悶為背景,結果也都有點變態了。

造成這樣的社會氣氛,起點是朱元璋開始實施的文化專制主義。

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一樣,朱元璋的文化專制主義是一種系統的設計、嚴密的包圍、整體的滲透、長久的綿延。

由草根起家而奪取了全國政權,朱元璋顯然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他按照自己的政治邏輯汲取了宋朝和元朝滅亡的教訓,廢除宰相制度,獨裁全國行政,濫用暴力,大批誅殺功臣,強化社會管制,實行特務政治。這麼一來,國家似乎被嚴格地掌控起來了,而社會氣氛如何,則可想而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