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但是,我覺得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這裡稱呼莊公為“鄭伯”,這個“伯”不是我們此刻討論的“伯爵”的“伯”,有沒有可能是“伯仲叔季”的“伯”呢?我覺得還真有這種可能,按照三傳對《春秋》這條記錄的解讀,孔夫子顯然認為段有失於為弟之道,同時莊公也有失於為兄之道——如果是這樣,那麼這裡稱呼他為“鄭伯”,意思就是“鄭家的老大”,這樣強調他作為兄長卻故意縱容乃至最後害了弟弟,反諷他有失於為兄之道的意思就更強了些。我的這個觀點,似乎《左傳》裡的言辭隱隱也是這意思——當然,到底孔夫子在這裡用“鄭伯”是出於哪個思路,也許只有他老人家自己清楚了。

第四等是子和男。子,這個等級的我們前面就遇到了,不久前剛剛與隱公“盟於眛”的邾國就是,所以才有“邾子”的稱謂。最有名的子爵級別國家有吳國、楚國。當然,比起齊國的僭越,楚國那就更過分了,楚國封爵不過是子,後來也自稱王,什麼楚莊王、楚懷王,對此,人家楚國人有一套說辭:“我乃蠻夷”——老子就是不按你這套來,你能咋?

——確實不能咋的,因為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有些事,真的不是可以講道理的,有些人,也真的不值得你去講道理。

又,補兩段新的猜測:

其一:針對“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這個“克”字,我其實一直感覺沒有很順暢的理解三傳對這個字的解讀。今天(注:8月27日)早上跑步的時候腦海裡想著這個疑點,忽然靈光一現,好像明白了,試著解讀如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