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2-07-14 09:08:19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主要兵書

春秋戰國時期,戰事頻繁,關係各國生死存亡,上至國君,下至士人,兵家、法家、儒家、道家,莫不研究戰爭與指導戰爭方法,軍事思想取得了輝煌成就。

1.《孫子兵法》

春秋末年齊人孫武所著,13篇,6000餘言,每篇各有主題,構成一完整體系。該書思想大體如下:

一重戰。開卷即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為此他考察了戰爭勝負的五個因素,即道(人心背向)、天(天時)、地(地利)、將(將才,包括智、信、仁、勇、嚴)、法(軍法軍需等)。將戰爭與政治、經濟、自然、將才諸因素綜合考察。

二慎戰。孫子重戰,卻不好戰,謂"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應"非危不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對於兵事,"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火攻篇》)。

三備戰。戰爭受經濟制約,他說:"兵法,一曰度(土地大小),二曰量(物資多少),三曰數(兵員多寡),四曰稱(軍力強弱),五曰勝(勝負)"。五者關係,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形篇》),故應加強戰備,無經濟後盾,絕難求勝,"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備戰另一內容是治軍,治軍之法,在於"合之以文,齊之以武",軍紀軍令與政治教化相結合。既要"視卒如愛子",又要信賞必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