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2-07-08 09:49:40

春秋爭霸的開始

東周伊始,各諸侯國紛紛"奸先王之禮,"無不傾其全力整軍經武,擴軍備戰,不僅相互操戈,與王室也兵戎相見。在此形勢下,傳統軍制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周天子對軍隊的領導權不復存在,霸權代替了王權;其次,原用於對外的軍隊,成為諸侯內戰的工具;最後,宗周淪喪,王室無力維持"六軍"之制,而各諸侯國為取威定霸,遍建三軍,有的甚至四軍、五軍、六軍,完全突破了"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的舊制。春秋爭霸就是在這種軍權下移的形勢下出現的。

1.鄭莊公首起爭霸

鄭之始祖桓公,系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之庶弟,初受封於鄭(今陝西鄭縣)。其子武公時,滅鄶(鄭州南)、虢(滎陽北)二國,得十邑之地,國勢始盛。莊公(公元前757—前701)繼位後,"以王命討不庭(不向周王納貢者)",聯齊、魯攻宋、衛,制服陳、蔡,北敗狄人,躊躇滿志,對王室日愈不恭。周平王惡其跋扈,欲分其權與虢公,莊公聞知不滿,但終以"交質(相互以兒子作抵押)"緩解。

周桓王(公元前719—前697)繼位後,起用虢公剝奪鄭"伯"的封號,莊公大怒,派兵搶割周王的莊稼。"交質"遂發展為交惡。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桓王親率王卒與陳、蔡、衛等諸侯之師伐鄭,佈置如下:王卒居中,蔡、衛軍居右,陳國之師居左。莊公聞王師來伐,率軍御於繻葛(河南新鄭縣附近),雙方列陣決戰。鄭大夫子元建議分兵擊敵,先攻戰鬥力弱的陳、蔡、衛等國軍隊,必一觸即潰,再合兵進攻王卒,可以取勝。莊公採納,令左拒(即左翼)進攻蔡衛之兵,令右拒擋陳國軍隊,他則親率中軍,布成魚麗之陣,以25輛戰車居前衝鋒,每車配備步卒25人,以彌補車間空隙、填充車上傷亡,進攻周王之中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