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收復失地,北伐中原作為晉朝政府重要的一項政治綱領,劉裕此次北伐作了充分準備,以前打的是內戰,現在打的是國仗,手下的強兵悍將悉數登場。

公元409年,劉裕率軍十萬,拉開了遠征北燕的序幕。

古代打仗面臨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後勤保障,人吃馬喂,在“無碳生活”下,這些物資必須從後方靠人力運輸提供,一旦拉線拉長,給運輸造成極大的困難,同時也容易暴露命門。所以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意思是後勤決定了戰爭成敗的關鍵要素。

晉軍到達下邳,直逼琅琊(山東東南部)。從琅琊到廣固有三條路,有迂迴有直徑,直徑就是沿沂水北上翻越大峴山,路程最近,問題是大峴山十分險峻,山道狹窄,一旦由此進軍,容易被燕軍偷襲,到時進退兩難,勢必造成潰散,這是利益與風險並存的一條路。其餘兩條是要麼向東北繞行要麼向西北繞行,總而言之風險小一點,但路途較遠,糧草執行困難。走哪條划算,風險困難都有,走的不好就是死路一條,賭徒劉裕選擇的是最危險的那條路。

賭徒的心理,心夠狠,膽夠大!

南燕朝廷面對晉軍的進攻,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結論有三條,一是扼守大峴山,據敵於國門之外;二是誘敵深入,然後堅壁清野,關門打狗,進行焦土抗戰,晉軍人要吃飯,馬要飼料,進來啥都撈不著,即使不打死也會被餓死;三是放馬過來,硬碰硬,不講戰術,只講勇猛。幾乎所有的將領多認為固守大峴山是上策,誘敵深入是中策,硬碰硬是下策。偏偏慕容超力排眾議,選擇下策,引晉軍入境,然後出城野戰。理由是晉軍遠師疲憊,糧草供給困難,燕軍以逸待勞,兵精糧足,而且晉軍潑墨漢家子,不及鮮卑男兒驍勇,不如引敵入境,圍而殲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