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這件事情中,劉邦的位置是南面為君、自然容易接受;如果北面為臣,他會不會還能這麼容易接受?!

漢七年(前200)十月,在維修一新的長樂宮中,按照新的朝儀舉行了第一次大朝會:

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戍卒衛官,設兵,張旗志。傳曰“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句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戟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敬。至禮畢,盡伏,置法酒。諸侍坐殿下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歡譁失禮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這一套從秦皇朝繼承下來的朝廷禮儀到底是些什麼?劉邦為何就能“知為皇帝之貴也”?看看朝臣的規定動作就會明白:

——引以次入殿門。大臣進入宮中如同士卒一般列隊,根據官職高低依次行進。這就此成為中國官員共同行動時自覺遵守的基本規則。有點像幼兒園小朋友排隊,次序都是老師確定好的,誰若是亂了次序,自己就會趕緊站好;再不老師就會批評、甚至直接提溜過去。

——趨。行進方式是一溜小跑。

——盡伏、皆伏抑首。待著不動的時候必須趴在地下、低著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