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舅舅猛然想起蜈蚣食蛇之說,方才那條大蟒狂突急竄,說不定正是在躲這隻蜈蚣。然而那溪澗頗深,蜈蚣不能下水,空自群腳舞踔,颯颯作聲,眼看是拿躲進水裡的蟒蛇沒有辦法了。舅舅正在擔憂,這蜈蚣捕蛇不得,會不會轉而對付自己?卻見蜈蚣顎牙一張,吐出一顆奇異的珠子,約有雞蛋大小,殷紅如血,光芒四射,照得滿谷上下草木皆赤。那珠子滾入水中,只聽“嗤”的一聲響,溪水立即便像沸了一般,水泡騰湧,整個山澗霎時熱氣瀰漫。大蟒被煮得藏身不住,浮上水面,扭曲掙動,顛撲不已,拼了命地想逃上岸來,奈何水溫實在太高,才逃出半條身子,已經皮肉爛熟,鱗甲脫卸,死在了石灘上。蜈蚣施施然爬上蛇頭,吃盡蛇腦,反身向水中一吸,一道紅光“嗖”地飛回口中,全身肢節爆出鳴鞭般嗶嗶剝剝的脆響,理也未理呆立一旁的舅舅,徑自爬入茂林叢箐而去。[6]

蜈蚣攆蛇,蛇給追得無處可逃時,似乎總喜歡躲進水裡,明代人黃衷也曾親眼見過類似的情形,他說:

“予村居時,見小蜈蚣逐尺餘小蛇於池塘,蛇懼沒水,蜈蚣於水面布毒沫,蛇不禁自浮出,蜈蚣乃齧殺之,並去其兩目。鄉人云,蜈蚣寄種於蛇目,是以毒也。”[7]

清末作家吳虞公所述的一件奇聞,更可見“蜈蚣克蛇”之說的深入人心。清朝末年,有個寧波學生在廣東讀書,偶然郊遊,道左遇一畫師,那畫師攔住他說:“小兄弟面有青氣,近日恐有災禍臨頭,我這裡有一幅畫,可為你消災禳禍。”學生自命是受先進思想教育的新青年,對這些江湖術士的危言聳聽不屑一顧,當下婉言謝絕。畫師道:“我非是招搖撞騙之徒,這畫白送與你,分文不要。”學生不耐煩與他糾纏,只好敷衍著道謝接過,看也未看,隨手塞進書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