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梁漱溟年輕時曾想做和尚。當少年中國學會請他做宗教問題演講時,他準備講稿不如意,不得不放下筆,隨手翻閱《明儒學案》。在東崖語錄中忽然見到“百慮交錮,血氣靡寧”八個字,不覺心涼,頓時頭皮冒汗,默然有省,遂由此決定放棄出家之念。

梁漱溟少時讀書無多,但精神雄健,他的成名之作《中西文化及其哲學》,將人類文化分為中、西、印三大型別加以討論,為絕對獨創。蔣百里稱之為“震古爍今之著作”,胡秋原認為該著“有獨創的意義和可驚的深刻思想力”。

梁漱溟的學術思想自雲是:“中國儒家、西洋派哲學和醫學三者,是我思想所從畫之根柢”。

梁漱溟自己總結的三種人生態度:逐求、厭離、鄭重。

梁漱溟應邀來清華短期講學,賀麟抓住這一良機,拜訪梁漱溟幾次。梁漱溟推崇王陽明,他對賀麟說:“只有王陽明的《傳習錄》與王心齋的書可讀,別的都可不念。”

梁漱溟無時不在思索人生和哲學問題,以致冷落太太。梁漱溟的原配夫人黃靖賢是家庭婦女,兩人經友人介紹於1921年結婚,育有兩子——梁培寬、梁培恕。梁漱溟給其子起名,可見“最後一個儒家”的精神氣象,寬恕之道屬於儒家精神核心。

百萬雄師渡江後,梁漱溟看到毛澤東的新作《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對“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大不以為然。連說:“錯了!錯了!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根本精神的,偏激與惰後都不行。唯有調和持中的中國文化必將統治世界,而真正統一中國的方法也只能是適應中國文化之根本精神的中和。”他並引述了《孫子兵法》“窮寇勿迫”的論點,說明“追窮寇”的錯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