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生前,章太炎曾兩次為自己選擇墓地。民初被袁世凱軟禁時選擇葬在“攘夷匡夏”的明朝劉伯溫墓側。1936年國難危重的時候,章太炎選擇了死後葬於抗清英雄張蒼水墓側。太炎曾替《張蒼水集》作跋,對張蒼水推崇備至,有“餘不得遭公,為執牧圉”之嘆。緊依最敬慕的英雄之墓,章太炎大概也能笑慰九泉了。

評說

據陳獨秀的表弟濮清泉回憶:在日本留學期間,陳獨秀和章太炎也時常過往,陳獨秀很欽佩章太炎的“樸學”,認為他是一個“國寶”,而章太炎對陳獨秀的“小學(古文字音韻學)”也十分賞識,認他為“畏友”。陳獨秀說章太炎為人非常小氣,朋友向他借錢,償還時付息,他竟受之而無愧色;是一個嗜錢如命的人。在陳獨秀眼中,晚年的章太炎是“文人無行”的典型。

陳獨秀認為:晚年的章太炎,後來給軍閥官僚寫墓誌、壽序一類的東西,一篇文章要五千至一萬銀圓的潤資,變得庸俗了。陳獨秀說章太炎儘管對我國文史有很深的造詣,但有他可笑的偏見,即章太炎認為甲骨文是宋朝人的偽造。由此看出章太炎對於甲骨文和新興學術的無知。

“中華民國”這個名稱乃是章太炎首先提出建議的。

徐復觀:看過他(章太炎)的《國故論衡》之類,總是在懂與不懂之間表示一種莫名其妙的敬佩。一九四四年,有一次和熊十力先生談天,熊先生說章氏除了文章寫得好,及懂一點小學外,並無學問。又聽說熊先生在杭州時看到章氏談佛學的文章,批上“爾放狗屁”四個大字,引起了我對熊先生的若干反感,覺得這是熊先生的自處過高。後來買到一部《章氏叢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覺得熊先生的話實在說得不錯。有一次,我和牟宗三先生談:“想不到章太炎先生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瞭解,是如此的幼稚。”牟先生當時也很不以我的話為然。去年暑假中,牟先生從孫克寬處借了章氏的著作去看,之後對我說:“果然太幼稚了。”……因此,以章太炎先生為一標誌,講中國文化的人,早已經講到絕路上去了。所以幾十年來,對中國文化的贊成或反對,都是在一條黑巷子中混戰。……指出章氏對中國文化之實無所知,因而他是一個極為有害的國學大師的偶像,這是完全正確而且值得提出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