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整個戰國時代,燕國邦交的焦點大多是對趙事端。也就是說,除了燕昭王對齊國復仇時期,燕國的邦交軸心始終是對趙之戰。燕國糾纏挑釁趙國之危害。幾乎當時所有在燕國的有識之士都剖析過反對過。但是,燕國的對趙挑釁卻始終沒有改變,這實在也是燕國曆史的最大謎團之一。邦交大師蘇秦最先提出了燕國對趙之錯誤,其後,蘇代也以“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寓言故事再度強調燕國對趙之錯誤。應該說,蘇氏兄弟時期,燕國君主還是有所剋制的,幾次燕趙之戰都因聽從勸諫而避免,燕國地位因此而改善。可是,燕惠王之後,燕國對趙方略又回到了老路。沒有任何理論理念支撐,就是死死咬住趙國不放。整個燕王喜時期,燕國政局的全部核心就是挑釁趙國。昌國君樂閒反對過,為此被迫逃離燕國。大夫將渠反對過,被燕王一腳踢翻。燕國只有一個名臣支援了燕國攻趙,這就是晚年的劇辛,結果是劇辛在戰場被趙軍殺死。若非趙國晚期是昏君趙遷在位,只怕名將李牧早滅了燕國。

歷史形成的基本謎團,其根源往往在於我們已經無法理解當事者的思維方式。

分明是害大於利,燕國還是要對趙國長期作戰,為什麼?

具體原因固然複雜多樣,譬如秦國間離燕趙,暗中支援燕國與趙國為敵,從而達到削弱強大趙國的目的,就是一個重要原因。可是,歷史邏輯展現出的根源卻只有一條:燕國以天子號老貴族自居,對這個後來崛起的強大鄰國抱有強烈的嫉妒與蔑視,必欲使其陷於困境而後快。只能說,這是王道迂政之風在最後的變形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