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但是,儘管大河流域已成益水之地,水患卻依然多發,各國想得最多的仍然是“防川”。天下水家水工,終生揣摩效力者,依舊是如何消除水患。所謂治水,依舊是以消弭河流泛濫為第一要務,灌溉與開通航運尚在其次。截至戰國中期,無論是楚國的漢水過郢,還是魏國的引漳入鄴、引河通淮(鴻溝),或是秦國的蜀中都江堰,其起始宗旨無一不是防備江河氾濫。

也就是說,對缺水災難的防備,尚遠遠沒有引起天下關注。

抗禦乾旱,還遠遠沒有成為戰國之世的水利大題目。

其時也,秦人最是篤信“益水”之說。舉凡老秦人,都念得幾句《易》辭:“天以一生水,故氣微於北方,而為物之先也。”戰國之世,盛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國運說。秦人自命水德水運,色尚黑。其間,固然有陰陽家的推演論證,但究其根本,無疑是老秦人的益水崇拜所生髮。就天下水勢而言,秦國之益水豐盛冠絕一時,實在是得利大焉。戰國中期,秦國領土已有五個方千里方千里,先秦計算國土之單位。以現代方式換算,一個方千里為二十五萬平方公里,五個方千里便是一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大體是當時整個華夏的四五分之一。以地理形勢論,這五個方千里大體由六大塊構成:關中平原、隴西山地、河西高原、巴蜀兩郡、漢水南郡、河東河內。在當時,這六大區域都是土地肥沃水流合用林木茂密草原肥美之地,可耕可採,可漁可獵,沒有一地水患頻仍民不聊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