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8-14 22:05:26

最初遇上這個問題的人,並不是順治和康熙父子,而是攝政王多爾袞。雖然他提出了實行“以漢治漢”政策,多次宣稱“滿漢一家”。但在實行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尤其是執行了“剃髮”、“圈地”、“逃人”等不得人心的政策。再加上當時南明的勢力還比較強大,因此多爾袞執政時期,是清朝中前期以上三大矛盾最為激烈的時期。前面所說的那些例子基本上出現在多爾袞時期。可見,雖然多爾袞政治才能不俗,軍事才能也很高,但直到順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去世,他也沒能看到一個他所希望的“太平”天下。這是為什麼呢?有學者指出,多爾袞是滿文化的代表。這是很好理解的,在中華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從來沒有攝政王的地位。在多爾袞背後,是滿族政治體系中的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制度。多爾袞代表的是滿州貴族(奴隸主)的利益。

多爾袞一死,順治皇帝自己當政。由於順治皇帝從小受到攝政王多爾袞的威脅,因此順治帝一直在努力尋找擺脫傀儡地位的方法。怎麼找?讀書。史載他“發憤讀書”以至“嘔血”。在書中他得到最有力的支援:中華帝國皇權至高無上的政治文化。相反,原來滿族的八旗貴族共議國政的這種政治文化,使得皇帝大權旁落,對皇帝非常不利。這就導致他從內心裡認同儒家經典,完全接受漢族文化,並且要將這種有利於他自己統治的文化推廣到全族、全天下。所以,從順治皇帝正式執掌朝政開始,他就向整個滿族、整個天下灌輸有利於自己的漢文化(他對漢文化是有取捨的,漢文化中民本、自由等思想是被捨去了的)。當然,由於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對平民也相對寬厚,從一定程度上對緩和階級矛盾作出了努力。順治皇帝當政期間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