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8-11 22:34:05

這樣一比較,大家就清楚了。當時只有滿清是值得官僚們依附的政權。也許有人會說了:“你這是替漢奸們開脫罪責。”不,從始至終我也沒有說他們做的是對的,只是說他們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沒有民族氣節、貪生怕死,比起以史可法、張煌言、李定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愛國志士差得太遠太遠,不足一論。但是,我要強調的是,兩面三刀、立場不堅定,這是官僚集團的階級特性。《我的兄弟叫順溜》中吳大疤拉就是一個典型。滿清政權之所以能夠迅速取代明帝國,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很聰明地利用了官僚集團的這個特性。在大舉進攻的同時,不斷地以高官厚祿引誘官僚集團中的人物,保障官僚集團的利益,最終導致整個官僚集團(除開小部分有氣節的以外)完全倒向滿清。而一旦有了官僚集團的支援,八字也就有了一撇了。順便說一句,俗話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實應該是:“得士(官僚及準備當官僚的人)心者得天下。”

滿清政權得到了大量漢人官僚的支援,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八字不是有一撇就算寫完了,那一捺也還要點功夫。這就是要調整階級關係。

滿清入關以後朝庭與普通民眾的矛盾是比較尖銳的。這裡有三個矛盾。其一,民族矛盾。當時有詩寫道:“滿洲衣帽滿洲頭,滿面威風滿面羞。滿眼乾戈滿眼淚,滿腔忠憤滿腔愁。”充分表明了漢人的心態。尤其是在順治二年,即1645年,清政府下令剃髮之後,全國各地反清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比如剃髮令到江陰,人民高呼“頭可斷,發不可去”,殺死投降滿清的縣令方亨,推舉陳明遇為領袖,發動抗清鬥爭。陳明遇因不懂軍事,力薦前任典史(從九品的小官)閻應元主持軍務。江陰人民在陳明遇、閻應元等人的領導下,與清軍血戰八十三天,至城破之日史稱“鹹以先死為幸,無一人順從者”。此誠為中華五千年曆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