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7-28 21:02:49

又過了幾年,在萬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9年,努爾哈赤以所謂“七大恨”告天,誓師伐明。有些史學家認為:“努爾哈赤用‘七大恨’,來表達了他和全體女真(滿族)堅決反對明朝政府的欺凌、要求實現女真各部統一的強烈願望。”但是,在我看來,如果把這“七大恨”逐一加以分析,我們卻就會發現這“七大恨”其實就是一個與明帝國決裂的藉口,真實的原因不過就是努爾哈赤野心的膨脹,他要搶錢、搶糧、搶人、搶地盤。比如說,這“七大恨”中的第一恨是明軍“無故生釁於邊外”,殺其祖父覺昌安與父親塔克世。而實際情況是覺昌安和塔克世進城勸降,結果死於明軍攻入城後進行的屠殺。這是一次誤殺。為了安撫努爾哈赤,明帝國歸還了覺昌安和塔克世的遺體、遺物,封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作為補償。而這些補償事實上成為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原始資本。按道理講,你努爾哈赤既然與明帝國達成協議,接受了這些補償,那麼這就不能構成“恨”。再比如第三恨指責建州擅殺出邊採參挖礦的漢民,逼令建州送獻十人斬於邊上。且不說到底存不存在建州女真擅殺漢民的事,就算沒有,十個人就構成一大恨,是否小題大作?所以說,這七大恨並不是什麼女真人民的心聲,就是努爾哈赤為了與明帝國翻臉給自己找的一個理由。誓師之後,努爾哈赤率大軍突襲撫順,掠奪莊屯500餘處,俘獲人畜30餘萬。(這種強盜行徑就是在實現“七大恨”所表現出來的女真人希望“統一的強烈願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