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7-25 22:08:02

第三,商品經濟的發展,刺激了官僚集團的貪慾。在商品經濟不太發達的時期,官僚們所能剝削的無非是些難以兌換成貨幣的實物。而任何人對這些實物的消費都是有限的,因此他就不可能超過自己的消費能力來剝削。比方說,一個縣太爺一年可以搜刮一噸大米,而他自己只能消費半噸。如果商品經濟不發達,剩下的半噸米賣不出去,那麼他為什麼要多搜刮這半噸呢?而一旦搜刮來的東西能夠很容易地換成其他物品(既可以滿足現時的其他消費需求又可以儲存起來到以後再消費),那麼他就會盡量掠奪。

第四,官僚階層在稅收和徭役方面的特權,導致官僚進行土地兼併的成本很低。在明帝國的法律制度下,官僚階層是免役的,而在賦稅方面也有很多減免,而且還經常拖欠。減免是制度使然,而拖欠也很好理解,稅賦本來就是他們自己在徵收,偷稅、漏稅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原先的《魚鱗圖冊》,後來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就是最好的例證。

由於官僚體系本身不參與生產,因此也不會在乎生產過程中有多少剩餘勞動能夠被剝削。而官僚的任期有限、官位不能世襲,國家的土地、資源、人民也不屬於他們所有,因此也就不會考慮長遠的利益。其結果是,在不受控制和集體腐敗的情況下,他們根本不會考慮再生產的問題,他們所在乎的只是能夠從老百姓身上榨取多少財富。對於其中很多人而言,只要老百姓還活著,就可以剝削。明白了這一層意思,大明帝國階級矛盾的激化就不難理解了。從明初的洪武年間開始,各地平民的起義就是此起彼伏,針對個別官吏的暴亂更是多不勝數。那些把明朝描述得無比美好的人們,是否忽視了這一基本史實呢?壓迫越來越沉重,反抗也就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廣泛。到崇禎元年,即公元1628年,陝西流民四起,點燃了明末農民戰爭的烽火,也同時敲響了大明帝國的喪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