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7-18 14:37:27

我們先從財政收入的方面來說。明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比起以前的帝國差得太遠。明帝國中期一年的中央財政收入大概也就維持在兩三百萬兩白銀左右,比如嘉靖時的戶部侍郎張守直就說:“天下錢穀之數,計一年所入,僅二百三十萬有奇”。 後來,張居正改革十年,國庫豐盈,但當時歲入也就四百多萬兩。作為比較,我們來看一下元帝國的情況。元帝國中後期的明宗、文宗時期,其它收入不算,光商稅就高達4650萬兩,是明帝國中央財政總收入的十倍。如果說元帝國地盤大、蒙古貴族盤剝得厲害,不好比;那麼,我們來看一看一貫被認為積貧的宋帝國的情況。北宋初期的太宗時,賦稅總收入就已經高達3559萬貫,到宋神宗時,翻了一近番,達到7070萬貫。由於北宋時期,錢與銀子的比價時常變化,具體能折算成白銀多少兩,不好說。但是即使按南宋錢貶值以後的兩三貫錢換一兩銀子,那也比明代多近十倍。說實話,我看到這些數字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搞錯了”。 就算統計口徑不同,也不至於有這麼大的誤差呀。但是,仔細驗算多遍,結論都是明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比前朝大為縮減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大明帝國的財政收入結構有問題。由於大明帝國從朱元璋那兒就定下了規矩,以田賦作為明帝國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大家知道,傳統農業增長是比較緩慢的,所能提供的附加值是比較低的。這就影響了財政收入的增加。而且,在明末以前,田賦主要是實物收入,運輸困難,往往不能到中央的太倉。所以明帝國在統計歲入的時候,就沒有把不進入太倉的部分統計進去。而以貨幣形式徵收的商稅和專賣收入在明帝國財政收入的比例始終比較低,其結果就造成中央財政收入很小。而事實上,從北宋開始,商稅就已經逐漸超過田賦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我們前面已經講了,元代時光商稅一年就有4650萬兩左右,北宋時期怎麼樣呢?宋真宗時期,每年商稅總額有450多萬貫,到宋仁宗慶曆年間,每年商稅收入已高達1975萬貫。而反觀明代,商稅在嘉靖年間總共也就每年15萬兩左右。算起來,宋元兩代的商稅要比明代多出上百倍。等於說是,有一塊大肥肉放在面前,但是大明帝國不知道伸筷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