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個方面是來自官僚體系的危機。前面已經講了,宋太祖等人為了防止政府官員對皇權產生威脅,於是就採用了分割職權的辦法來削弱他們的權力。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整個官僚體系的膨脹。我們前面也用資料來說明了,宋初內外官員只有幾千人,到宋真宗時期,就已有一萬多人了。到宋仁宗時期,政府官員的人數就達到了2萬多人。官員一多,危機就來了。什麼危機呢?一是效率危機。在官僚體系內,人越多,效率越低。官員多了,效率必然降低。這是管理學的基本常識。著名的管理學家帕金森曾經說過,官僚們可以相互制造工作。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局長要在一個比較重要會議上作一個報告,於是就叫分管的科長草擬一份材料,科長又讓辦事員先寫個草稿。於是辦事員忙了大半天寫了個草稿,交給科長。科長看了以後,覺得有些地方不滿意,改了一下,再交給辦事員重新修改。辦事員又去修改了一個小時,然後交給科長。科長滿意了,拿去交給局長。局長看了,又提出幾條意見,於是科長又拿回來改。因為局長要得急,所以科長決定不再交給辦事員,而是自己改。熬了一個夜晚總算搞定,第二天一早交給局長。局長還是不滿意,但是再讓科長去改,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就自己坐下來修改,改來改去總不滿意,覺得還是自己寫比較好,最後花了一個上午自己寫了一個報告。你看著每個官員都忙忙碌碌的,但是整個機關的效率高嗎?北宋政府,這個典型的官僚機構就是這麼一種情況。這是官僚機構的通病,本來也沒什麼稀奇的。但是,北宋有點特殊。特殊在哪兒呢?特殊之處在於,第一,官吏的來源中,有大量的官員是靠門蔭進入官僚體系的。所謂門蔭,也就是爹當官,兒子也就能當官。這就有點兒類似於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以門第取人。這樣進入官僚體系的官員,不可能有什麼能力,也不可能做出什麼成績來。第二,並不是每個官員都有職務,掛虛職的一大堆。有人說,那這樣幹實事的人少,行政效率不是會相對高一些嗎?不然,一方面,薪俸費用那是年年要出的,另一方面,這些閒職人員那都是想方設法要得個差遣的。也就是說,這些替補們拿著高薪,還一個勁兒地想上場。不過,與球場上不同,官場上一個官員合格不合格、稱職不稱職那不是像球員那些好分辨,也不由老百姓說了算。誰說了算呢?一個是皇帝說了算,二個是其他當官的說了算。皇帝不好巴結或者說不是所有人都能巴結得上,於是這些當官的就相互支援、相互扶持。發展下去,就產生了派系,出現了黨爭。黨爭,就是第二個危機。除此之外,就是財政危機。這不用多解釋,這麼多官員,得花錢養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