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什麼政治風險呢?我們得從曹魏集團的權力架構說起。前面說過,曹操集團的權力架構是皇帝(漢獻帝)在上(不過是被架空了的),曹操在中處核心,汝潁集團在左下,譙沛集團在右下的三岔形結構。這個結構有問題嗎?有。在這個權力架構中,擁護漢獻帝必然擁護曹操,反過來擁護曹操也會擁護漢獻帝。這樣一來,對於曹操而言就有個大麻煩:他不知道手下的這些人是因為擁護自己而擁護漢獻帝還是因為擁護漢獻帝而擁護自己。大家都知道,政治鬥爭最重要的是分清敵、我、友三方面,而當曹操想要拿掉頭上的這個漢獻帝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分不清敵、我、友了。怎麼辦呢?曹操貫徹他“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方針,凡是他覺得有可能是敵的都毫不留情地殺或者清洗。結果是除了公開發動政變的耿紀、韋晃、魏諷等人被殺之外,並未謀反的首席謀士荀彧被逼死,孔融、崔琰被殺,毛玠被廢。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有理由被認為是因為忠於漢獻帝而擁護曹操的人。荀彧和毛玠,他們都主張“奉天子”而非“挾天子”,而孔融、崔琰則是有名的正人君子、耿直之士,自然是忠君的。所以曹操對他們就很有些疑神疑鬼。由於曹操不知道手下的這些因為忠於漢獻帝而擁護人中還有多少,所以他篡漢的步伐絕對不能快,他得慢慢地把這些人給清除掉。而這個過程,就為曹魏政權的滅亡埋下了第一顆定時丨炸丨彈:他把忠君之士排除出了政府。換句話說,從曹操邁向皇帝寶座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宣稱:“我的政府官員不必忠於皇帝”。那麼,既然不必忠於皇帝,又何必忠於你曹操呢?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風險。曹操意識到了嗎?有可能。還有另一個風險,那就是沒有篡位成功的範例。中國歷史上,在曹操之前沒有人能夠成功篡位,唯一一個試了一把的人就是王莽,其結果是身首異處、留下千古罵名。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有在齊國有田氏代姜氏為王,有三家分晉,但要記住那是一個諸侯國,並非天下之主,他們是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的。這個問題曹操不能不考慮。由於這兩大風險的存在,所以終曹操一生,他也沒敢跨出這最後一步。曹丕顯然沒考慮這麼多,他沒想到自己可以篡漢,別人也可以學呀。他篡漢這一步走出,就為所有有實力當皇帝的人打開了一條星光大道。不說劉備、孫權,曹魏政權內部這些大臣們也看到了稱帝的希望。這就是又一枚定時丨炸丨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