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其出路:只有(一)應科舉中式,(二)貢入國子監。如其不然,則始終只是一個學生。要到五十歲之後,方許其不應歲試。

未滿五十而不應歲試,試時亦可請假,但下屆須補。清制,闕至三次者,即須斥革。其學籍,是要取消掉的。

非府州縣學生不能應科舉,府州縣學生除貢入大學外,亦非應科舉不能得出路,這是實行宋以來學校科舉相輔而行的理想的。在當時,確是較進步的立法。然而法律拗不過事實。

事實上,國家所設的學校,一定要人來讀書,除非(一)學校中真有學問,為在校外所學不到的。(二)法令嚴切,不真在校學習,即不能得到出路。但當時的學校,即使認真教授,其程度,亦不會超過民間的教育,而況並不教授?既然並不教授,自無從強迫學生在學。

於是除國子監在京師首善之地,且沿明初認真辦理之餘,不能竟不到監,乃斤斤和監官計較“坐監”的日數外,府州縣學,皆闃無其人,人家仍只目它為文廟。學校的有名無實,一方面,固表現政治的無力,一方面,也表示社會的進步。因為社會進步了,到處都有指導研究的人,供給研究的器,人家自然無庸到官立的學校裡來了。

我們現在,如其要讀中國的舊書,並不一定要進學校。如其要研究新學問,有時非進學校不可,甚至有非到外國去不可的。就因為此種學術,在社會上還未廣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