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正和現在開一個運動會,使人看了,知道武勇、剛毅、仁俠、秩序等等的精神,是一樣的用意。行禮必作樂,古人稱禮樂可以化民,其道即由於此。並非是後世的王禮,天子和百官行之於廟堂之上,而百姓不聞不見的。漢朝人所謂庠序,還系如此。與現在所謂學校,偏重智識傳授的,大不相同。

古代平民的教育,是偏重於道德的。所以興學必在生計問題既解決之後。孟子說庠序之制,必與制民之產並言。見《梁惠王·滕文公上篇》。《王制》亦說:“食節事時,民鹹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生計問題既解決之後,教化問題,卻系屬必要。所以又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上篇》。又說:“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記》。

以上是古代社會,把其傳統的所謂做人的道理,傳給後輩的途徑。貴族有貴族立身的方法,平民有平民立身的方法,其方法雖不同,其為立身之道則一。至於實際的智識技能,則得之必由於實習。

實習即在辦理其事的機關裡,古稱為宦。《禮記·典禮》說“宦學事師”,《疏》引熊氏雲:“宦謂學仕官之事。”官就是機關,仕官,就是在機關裡辦事。

學仕官之事,就是學習在機關裡所辦的事。這種學習,是即在該機關中行之的,和現在各機關裡的實習生一般。《史記·秦始皇本紀》:昌平君發卒攻,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