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所以在《太史公自序》裡,還無意間透露出一句真訊息來,謂之“諸侯之相王”。當時的封爵,分為二等:大者王,小者侯,這是沿襲戰國時代的故事的。戰國時,列國封其臣者,或稱侯,或稱君,如穰侯,文信侯,孟嘗君,望諸君等是。

侯之爵較君為高,其地當亦較君為大。此時所封的國,大小無和戰國之君相當的,故亦無君之稱。諸侯之大者皆稱王,項羽以霸王為之長,而義帝以空名加於其上,也是取法於東周以後,實權皆在霸主,而天王僅存虛名的。

以大體言,實不可謂之不愜當。然人的見解,常較時勢為落後。

人心雖以為允洽,而事勢已不容許,總是不能維持的。

所以不過五年,而天下復歸於統一了。然而當時的人心仍未覺悟,韓信始終不肯背漢,至後來死於呂后之手,讀史者多以為至愚。其實韓信再老實些,也不會以漢高祖為可信。

韓信當時的見解,必以為舉天下而統屬於一人,乃事理所必無。韓信非自信功高,以為漢終不奪其主,乃漢奪其王之事,為信當時所不能想像。此恐非獨韓信如此,漢初的功臣,莫不如此。

若使當時,韓信等預料奉漢王以皇帝的空名,漢王即能利用之把自己誅滅,又豈肯如此做?確實,漢高祖翦滅所封的異姓,也是一半靠陰謀,一半靠實力的,並非靠皇帝的虛名。若就法理而論,就自古相傳列國間的習慣,當時的人心認為正義者論,皇帝對於當時的王,可否如此任意誅滅呢?也還是一個疑問。所以漢高祖的盡滅異姓之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茶、盧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