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自姚門四傑之後,振興桐城派的人物,首推曾國藩,人稱他為桐城派的“中興元功”。與桐城派先賢相比,曾國藩更加註重文章經世的作用,追求雄奇恢宏的氣勢,兼取駢文和漢賦的鋪排句法及華麗文采。當時文人紛紛仿效,最有成就的是“曾門四弟子”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黎庶昌。

清末,繼承桐城薪火的有古文家兼翻譯家嚴復、林紓等人,還有桐城籍的文章家馬其昶、姚永樸和姚永概。但由於時局變化,他們的文章雖然有改良和維新思想,也在關心國事和天下,卻更多的流露出了末世文人的落寞與抑鬱。桐城文章也漸漸走向衰朽,甚至被斥為“桐城謬種”,引來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將陳獨秀等人的一片責罵。

對此,梁啟超的評價可能是中肯的:不能以其末流之墮落,歸咎於作始。

富而教之不可緩

有一天,孔子到衛國去,他的弟子冉有給他駕車。看到路上熙熙攘攘的景象,孔子說:“衛國的人真多啊!生活很安定!”

冉有就問老師:“生活安定了,還要怎麼辦呢?”。原話是“既庶矣,又何加焉?”

孔子回答:“富之。”

冉有又問:“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說:“教之。”

孔子認為,老百姓富起來後,就要讓他們接受教育,提高素質。

安徽人的儒雅之風,得益於教育。明清時期,徽商成為中國“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他們忠實執行“富而教之”的路線,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鄉里興辦書院,振興文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