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12-03 16:06:38

總之經絡是先秦時期中醫在解剖學基礎上對血管的認識,但由於解剖器具和技術的限制,古人對於複雜的血管系統存在錯誤的認識,尤其是頭頸部、腿部的那些複雜的血管網路。由於所有臟腑都需要血液供應,所以古人將血管和臟腑聯絡到了一起,於是出現了以臟腑名稱命名的經絡。由於加入了一些赴會的內容,所以《內經》中的內容有些甚至還比不上《足臂》上的記載正確,這也進一步掩蓋了經絡的原型。

我們確認了先秦時期經絡就是血管後,再回過頭去看《內經》中對於營養物質的運輸認識。古人認為食物的精華吸收後,進入經絡(血管)經中焦運輸到肺,再運輸到橈動脈,經過營衛等交換(動靜脈血液的變化),從大腸經(橈靜脈)回來,到頭部再進行交換變成胃經流向腳(脛前動脈),再由脾經(脛前靜脈)流回胸腹,…最後是膽經在回到胸腹,與肺經相通。怎麼樣?古人是否很偉大,在兩千年前就有這樣的認識,歐洲的同行要經過一千五百多年後才能夠追上。如果中醫可以正視這些成果,排除那些虛無的東西則可以輕易證實中醫曾經是多麼偉大,多麼領先!可惜!可嘆!

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問筆者知道為什麼一次針灸時間要半個小時嗎?他的答案是:因為《內經》中記載經絡一天要執行五十個迴圈,一個迴圈正好是半小時左右。筆者對此只能是一笑置之,可惜的是現代的中醫子孫卻不能理解《內經》中的真正含義,分不清精華和糟粕,對經文進行胡亂解釋,甚至有些騙子還藉此大發不義之財,真是中醫之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