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11-28 19:30:28

從這些古醫書中我們能看出經絡起源的什麼端倪呢?這還要從所述循行路線不同方面下手,醫籍中所記載的十一條經脈在循行分佈上有如下幾個共同特點:首先經脈的起點多在腕踝部附近,而且對經脈循行路線的描述非常簡單,有的脈甚至只有起點與終點的兩點連一線的最簡單形式;其次描述經脈循行時,使用頻率最高也是最讓今人難以理解的術語是“出”字;最後,經脈循行方向自下而上,各脈之間不相接續,而且與內臟不相聯絡。而對比《足臂》和《陰陽》中關於經絡循行的描述則有以下不同:《足臂》以“足”表示下肢脈,共有6條;以“臂”表示上肢脈,共有5條。這十一條脈的排列順序是先足後手,循行的基本 規律則是從四肢末端到胸腹或頭面部。《陰陽》分甲乙兩種文體以先陰脈後陽脈的原則,來確定各脈的排列次序。即全身9 條經脈仍由四肢走向軀體中心,而“肩脈”與足少陰脈則與之相反,由頭或少腹部走向四肢末端。

如果我們能夠先完全擺脫經絡的影響,只看這些記載,或者換一個說法,讓一位完全不懂中醫的外國西醫看這些東西,他會覺得這些循行路線更像是什麼呢?沒錯,更像是血管或是神經。而各條循行路線用的名字都是“脈”字,如:《足臂》中的足泰(太)陽溫(脈);《陰陽》中的少陽眽(脈)、陽明眽(脈)等。脈字在《素問•脈要精微論》中的解釋是“夫脈者,血之府也”。王冰的註解是“府,聚也,言血之多少,皆聚見於經脈之中。”從中是否可以得出在兩部脈灸經中所指的是血管的結論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