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4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與韓馥主動將冀州讓給袁紹不同的是,幽州牧劉虞並沒有想過把幽州讓給公孫瓚。應該說,能夠讓鮮卑、烏桓歸心的劉虞比韓馥要更有強勢的資本,最低限度不用像後者那樣陷入三面受敵的局面。然而袁紹的邀請卻讓已在幽州本部立足的公孫瓚,又抓到了一次打怪升級的機會。以至於作為他的頂頭上司,劉虞越發感到無法挾制這位屬下。

一般認為,袁紹引公孫瓚南下的理由是前往討董前線,但從後來公孫瓚軍隊的走向來說,真正的目標應是“黃巾軍”。前面說了,以太平道為意識形態的“黃巾之亂”雖然在爆發當年(公元184年)即已被鎮壓,但打著黃巾軍旗號的散發民亂卻不絕於世。公孫瓚這次南下要對付的就是三大黃巾軍中的青州軍。

又稱“青徐黃巾軍”的青州軍發源於青州和徐州北部,另一支黃巾餘部黑山軍則發端於冀州北部中山國、常山國,以太行山脈為後盾縱橫於整個河北平原。在袁紹去信公孫瓚之時,青州軍正越過黃河北上冀州,大有與向東攻掠的黑山軍合兵之勢。在這個方向上,冀州與青州相接的郡國正是袁紹為太守的渤海郡。在這種情況下,還在河內前線扛著討董大旗的袁紹,邀請公孫瓚相助後方的理由算得上是冠冕堂皇。

公元191年,領軍南下的公孫瓚與北上的青州軍戰於渤海郡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史稱“東光之戰”。已經在幽州本部經營數年的公孫瓚,較之兩年前的兵力又有了很大的增漲,僅這次出征的部隊就有兩萬之眾。烏合之眾屬性的青州軍在公孫瓚的職業騎兵面前不堪一戰。不但在接戰時被殲三萬餘人,更在後撤渡河時被半渡而擊的幽州突騎追殺,溺斃數萬、生俘七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