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奉行叢林法則的塞上邊地,擁有強大的武力是建立威信的常規手段。尤其需要建立的是能對沖馬上民族騎射優勢的騎兵部隊。否則面對“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遊牧民族,即便能以城防、陣法贏得戰爭,也無法全殲對手。在這個問題上推行“胡服騎射”政策的趙武靈王是最好的仿效物件。在幽州邊塞依照這一模式建立的輕騎兵部隊被稱之為“幽州突騎”。上任之後的公孫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精選出一支數十名親隨私軍—白馬義從。

寓意為“歸義從命”的“義從”二字大家並不陌生。與在涼州叛亂中反叛漢朝的“義從胡”不同的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少了個胡字,其核心成員應是長期生長在邊地的漢地居民。射術精絕和統一騎乘白馬是這支特選部隊的標誌,公孫瓚也因此被烏桓人稱之為“白馬長史”。這種做法並非只是在追求形式。想象一下每至臨陣,數十白馬義分列於公孫瓚左右兩翼,百步之內無人可以近身,身後三千突騎蓄勢待發,氣勢是何等狀觀。

歷史記載公孫瓚“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意思是說只要發生戰鬥,公孫瓚都會象看到仇敵一樣亢奮,甚至追殺對手到深夜。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所使用的兵器都是杜撰的,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要遲至宋朝才會出現,但公孫瓚所使用兵器卻是有明確記載的。這是杆兩頭帶刃的長矛,民間俗稱“兩頭蛇”。有一次被敵軍圍困,公孫瓚便手持這杆“兩頭蛇”,一馬當先領白馬義從突圍,親自殺傷數十敵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