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韓非子是荀子的學生,荀子是戰國後期大儒,他主張禮法並用。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問題上,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其善者偽也”,即經過後天改造才變善。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的思想,各有特點,而韓非子“法、術、勢”的治國方略,則集成了三人的思想並緊密結合。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法家認為道君同體,因而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將韓非子法家思想落實得最徹底的秦朝,父子、兄弟都不存在信任,這樣有利於官府直線控制。

“三綱”最先出自於法家思想,韓非子《忠孝篇》的一段話:“臣之所聞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者天下治,三者逆者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忠孝篇》韓非子對孔子的批判:“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順之道。”韓非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就因為他主張個人獨裁,認為任何君王的權力,哪怕是昏主暴君,也絕對不容動搖和更易。孔孟讚美堯舜,稱頌湯武,在韓非子看來都是不合他所謂的“臣事君”之道的。堯舜禪讓,是君臣地位顛倒;湯武鼎革,更是大逆不道。這是三綱之說為法家韓非子最早提出來的明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