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王重陽這一驚世駭俗的舉動,在歷史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人生在世,不管信什麼教,期待進什麼天堂,但在你的內心的最深處,仍然對死亡有著深深的恐懼。歷代的中國人,在這一點上更是忌諱莫深。說什麼都好,千萬不要提到一個“死”字,甚至連“死”的同音字“四”字,也受到牽連,成為人們避之不及的數目字。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王重陽外,好像只有兩個特例:一個是《聊齋志異》中的姓李的無名書生,他在堂前懸著一個匾額“待死堂”。蒲松齡稱讚他說:“亦達士也!”

另一個就是我們大家熟悉不過的魯迅,他在北京抄古碑的那段時間裡,事業失敗,理想破滅,婚姻失意。於是便給自己刻了一方印,曰“堂”;又給自己取了個別號,曰“俟堂”。意思都是一樣,還是“待死堂”!

——這其中彷徨無助的悲觀,悽苦萬端的絕望之情,恐怕不足與外人道也!一個人要想像魯迅一樣深刻,這,就是代價!

同樣的,當時年局四十七歲,文武雙全的王重陽,一個人默默地住進了這窄小的“活死人墓”。當他孤獨地面對著自己那方小小的靈位時,心中該是怎樣的一種悽苦和迷惘?

“一處行窩幾十年,蓬頭長日走如顛。”!從古到今的那些聖哲們,也許都有這種獨處行窩,在烈日下蓬頭長走的慘痛經歷吧?

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王重陽從“活死人墓”中爬了出來,轉身幾鏟子就把“活死人墓”給填了。此時的王重陽,彷彿經歷了一番生死劫,脫胎換骨,渾身散發著不一樣的光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