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不要嘲笑王守仁的書生氣,以儒術解釋兵道是合理而正義的。兵者,國之大事,關係到民族存亡,國家興衰,不用正義統帥必成兇器,王守仁站在“天下”這一高度看待戰爭,已不囿於一役之勝負。

而他評價《吳子》時又有點知行合一的意思:彼孫子兵法較吳豈不深遠,而實用則難言矣。想孫子特有意著書成名,而吳子第就行事言之,故其效如此。

這一段對孫武和吳起的對比太精準了,殺妻求將的吳起渴望出人頭地,卻一生坎坷,簡直就是中國版的於連。性格決定了其帶兵打仗追求實用的特點,包括他愛兵如子,親自為生瘡計程車兵吸膿,目光如炬的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卻很不厚道地透過士兵母親的話暗指他收買人心。事實上,吳起這種死了都要找人墊背的實用主義者被人不爽是很正常的,但《吳子》的價值正在於其務實到極點的態度。《孫子兵法》喜歡談理論,把裡面的軍事術語刪去就是《老子》。《吳子》則不同,它絕不說任何大而無當的話,通篇只講“山谷中應該怎麼布兵,森林裡應該怎麼行軍”,可以說《孫子》是戰略,《吳子》是戰術。

而在王守仁看來,兵者,就是用來以暴制暴的利器。這一點同心學一樣:志者,帥也。同一件事,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朱熹曾說: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