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那麼,究竟該不該提倡個體呢?看錢啦。洋人有錢,他們的“個體”就對。中國沒錢,於是孔老夫子就錯了。

一會反“言利“,一會反“不言利”。

柏楊批判孟子,認為:孟子說的“何必言利,惟有仁義而已”是“仁義的假面具。”是“口不言利,口不言錢,但心裡卻塞滿了錢和利的畸形觀念。”可是他又說:“在醬缸文化中,只有富貴功名才是‘正路’”,否則“全是‘不走正路’。” 他還舉例說:一名抗日英雄不幸“被日本人捉住,槍決犧牲”,很多人反說他“不肯正幹,不肯走正路”。柏楊感嘆道:“這就是中國人對一個抗敵英雄的內心評價。”

那位抗日英雄,不就是依靠“何必言利,惟有仁義而已”的精神,與日寇周旋的嗎?中國沒錢,於是言利不對,不言利也不對,他媽的!柏楊你怎麼變的。

“不言利”到底對不對?

柏楊批判孟子講的“不言利”,可是,他卻在電視片《神州》裡大力推銷基督教。翻開《聖經》馬太福音,發現有這樣的話:“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19:21)還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5)。我請問:這是不是“仁義的假面具。”看著那麼多豪華的大教堂,耶穌是否也在培養“口不言利,心裡裝錢的畸形觀念”?柏楊顯然思維混亂,可是他立場堅定,中國沒錢,外國有錢,所以他這麼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