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可是,柏楊又批評中國人“不曉得什麼是自己的權利”,“每遇到一件事情發生,總是一句話:‘算了,算了。’”既然如此,如果我們中國人在飛機場鬧事,就是對的,屬於捍衛自己的權利,美國人的“包容”則是妥協。原來,對於柏楊來說:美國人和稀泥叫包容,中國人和稀泥叫和稀泥。

左嘴罵中國人窩裡鬥,右嘴罵中國人和稀泥。

柏楊先罵窩裡鬥,又罵和稀泥,洋奴多有這種病態心理。他們看見有人打架了,就說:“哼,中國人窩裡鬥。”看見有人勸架了,又罵道:“和稀泥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按照他們的邏輯,如果我買了二斤豬肉,回家一稱少了半斤,那麼我千萬不能去爭鬥,因為窩裡鬥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我要學習美國人,吃點虧算了。但我千萬又要去爭鬥,因為“算了”“算了”也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那我提著一斤半豬肉怎麼辦呀?中國沒錢,所以他們橫豎都反。

什麼是當權派的施捨?

柏楊批判儒家說:“‘仁’似乎並不是‘愛’”,“‘仁’是當權派對小民的一種憐恤和同情,乃施捨的焉,賜予的焉。”原來皇帝推崇過儒家,“仁”就成了施捨。而《聖經》上講的是“愛”:“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哥林多前書13:4—7)羅馬的君士坦丁、德國的奧托一世、英國的阿爾佛雷德。。。這些帝王以基督教治國,那麼,“愛”是不是“當權派對小民的一種憐恤和同情”呢?就算看見西方君王的名字,基督徒柏楊也裝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