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微言大義是歷代詩經註解權威們的特長。在他們眼中,伊人是誰不重要,那不過是一個託辭,他們只看到畫幕後歷史舞臺上的模糊表演。而舞臺距離又太遠,因此不免臆斷,從《毛傳》開始,註解就很牽強:“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也許是對華夏正朔東遷的惋惜,也許是對秦人戎狄身份的芥蒂;鄭箋毛詩,多無新意,添磚加瓦而已:“秦處周之舊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新為諸侯,未習周之禮法,故國人未服焉。”清人魏源進一步演繹發揮了毛、鄭之說:“襄公初有岐西之地……不以周道變戎俗,反以戎俗變周民,如蒼蒼之葭,遇霜而黃。”——實在忍不住說一句:能夠“蒼蒼”起來的蒹葭只是小蘆葦,詩中景象當是初夏,哪來的霜降?

不過,也不應該過分苛責經學家的微言大義,畢竟詩在他們那裡不是用來賞心悅目的,而是用於傳經載道;現代流行輕鬆解讀詩經,結果走向另一個極端,詩三百盡成了鄉風野曲,無根無依。相對這樣的架空,我倒寧願看那些穿鑿附會——千秋碧血若能夠輕描淡寫,那厚重的文明豈不成了過眼雲煙?縱使《蒹葭》沒秦襄公什麼事,但我們都該去聯想那個有著秦襄公的時代背景。秦戎相爭,彼消此長;秦霸諸戎,收周餘民……關中大地發生了甚於西周末年的劇烈變動……後代儒生們心有慼慼焉,皆認為那變動是“以戎變夏”——畢竟秦人遠離文明中心太久。在他們眼裡,秦襄公仍然是個夷狄之君。記得秦襄公與周平王盟誓,所用的犧牲是“緌駒、黃牛、羝羊各三”,而不是周禮的太牢;所祀神主非昊天上帝,而是西帝少昊;祭祀地點不在周社或周廟,而是“西畤”。畤,是秦人的祭祀場所,類似商人的社和周人的廟。這個詞本是鳥棲息的籠龕,折射出秦人是鳥圖騰、東方少昊的後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