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到了殷商後期,上古那種“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的唐堯之風終於開始式微,帶有原始氏族聯盟特徵的,鬆散殷商“聯邦”逐漸動盪,以往那種王權與族權“共和”的關係在逐漸被打破。臣服於商的方國平時按兵不動,是因為中央政府的巋然不動;一旦王權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就開始蠢蠢欲動——中國歷史從一開始就註定不能像西方文明起源的模式,形成兄弟式的城邦結構。它若要安寧,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父權核心。對於商王來說,惟有不斷加強王權,才可走出危機。維權是殷商後期幾位王都奮爭過的事,但在當時談何容易。王權一方面受到至高無上的神權壓制,一方面被各宗親氏族、姻親氏族,還有強大的各邦國氏族所制衡。

《尚書•牧誓》中武王歷數帝辛之罪的“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指責他排擠宗親舊臣,信任重用地位卑微,甚至四方逃亡的罪人。這一罪名究竟是恰如其分還是誇大事實不得而知,反正也沒有找到什麼記錄,倒是我們熟知的殷紂重臣為費仲和蜚廉、惡來父子,他們所出之族都是比較顯赫嬴姓部族,根本和卑微不沾邊。費仲是顓頊裔孫、秦人祖先大費(伯益)之後,大費次子若木,因不得襲爵位而淪為平民,遂以父名為氏;蜚廉、惡來的族源與費仲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蜚廉是日後趙人和秦人最後一位共同的祖先。商王受的肱股仍然是殷商的近親嬴姓部族,似乎沒四方逃亡的罪人什麼事。費仲管理國家財政,蜚廉、惡來負責衛戍征戰。隨著主君名聲的敗落,他們也落得青史惡名,《史記》中詬病:“費中善諛好利”——可見費仲在殷商宗族和服國間徵收稅賦、充盈國庫的財政管理上做得很盡心,導致諸侯族領們的不滿;“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可見惡來對反對派謀逆的意圖十分敏感,又能及時將其剿滅。最後,這個“善毀讒”的軍人在牧野大戰中壯烈殉國,而他的父親蜚廉,當時正率軍南征東夷,待他回師之時已時過境遷,所效忠的主人和國家都灰飛煙滅,於是他整頓殘部,在東南沿海一帶“負隅頑抗”,最終寡不敵眾,被周人“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