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崇禎十三年九月七日,張獻忠在安徽黃山谷讀書檯紮營。此處位於高山之巔,可以眺望到很遠的地方。流寇在此紮營三天,按慣例同時也焚掠了三天,殺了八千多老幼婦孺。當時張獻忠的大部隊距離桐城五里圍困,派遣小部隊四出鄉野,老弱者則就地殺之,強壯者則擄掠為攻城前驅。鄉民中壯實些的沒有當場被殺掉而是在流寇精銳的驅趕下充當前鋒攻城。

張獻忠所部流寇驅役鄉民時是這樣的:以十名持戈戟的精銳步兵前導,讓被抓的鄉民在後邊跟隨,又以十名武士押後,同時有十名騎兵左右分列持刀催督。如果前面的人已經過去了後邊的仍裹足不前,賊兵就會上去就殺了他,眾人畏懼之下唯有埋頭疾走。用這種辦法,驅掠千百人往往只需要三十多人而已。這些鄉民們最終會被解入流賊老營由張獻忠親自審問。問答之際應對詳明的人則留下編入賊軍之中,文人大多不殺。這裡說一下,能夠得到張獻忠的“親審”多少還真是一種幸運,至少是暫時的。因為張頭領儘管或許也會無聊,但應該還沒無聊到沒事兒放著歌舞不看而找炮灰聊天的地步,所以可以判斷,下文中提到的那些被賊寇驅趕著攻城的百姓多半是大股抓來直接趕到城下去擋炮彈填塹壕的,而非張獻忠親審過的。但是僥倖留下被編入賊軍中的那些稍健壯些的鄉民們,或許還來不及慶祝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自己今後得不斷地挑戰極限——張頭領的訓練方法是這樣的:十名騎兵和十名步兵或者手持長棍者相互搏擊,如果步兵或棍手能夠擊殺騎兵,就把騎兵的馬獎勵給他,他就成為了騎兵。當然,如果騎兵幹掉了步兵,幹掉了也就幹掉了。這樣的訓練制度下,最終能夠策馬列隊出現在敵人面前的騎兵,想不“精銳”都難啊!這或許也就是張獻忠的部隊被擊潰後往往又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整戰鬥力的原因吧。如果按照正規方法訓練,從佇列開始入門,到器械、到陣型,三五個月的時間恐怕無濟於事。但張頭領的訓練遠沒有那麼具體、那麼羅嗦,在他的制度下,上手就是生死相搏!三五個月後在訓練中活下來的,說“身經百戰”或許有些誇大,但也並不過分。說句題外話,這種訓練讓我想起了二戰德國有些武裝黨衛軍的部隊,他們訓練士兵挖散兵坑挖戰壕的方法也類似——戰壕挖好後,命令士兵隱蔽其中,然後坦克就開過來了,不合格或者虛與應付的應該不會有機會犯第二次錯誤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