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小秋說:和議本身對錯這裡姑且不論,單就時機而言,無論如何當時那個時間都不是談和議的時候!敵人兵臨城下明廷首倡和議的話,先就會因自己的示弱而失去一切談判的籌碼,即便要談想談願意談,即便明知無法全殲來犯之敵,即便虛張聲勢拼死一搏,也得狠狠地打一仗,打疼了敵人、打掉敵人的氣焰才能談。因為簽訂城下之盟而苟延殘喘一蹶不振甚至亡國滅種江山易色的事情史不絕書,這是常識(當然,白登之圍那是特例,更多的是《x京條約》)。所以盧象升才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這是國家大義;而且他奉印信、秉兵符、領尚方劍、率勤王師,如果唯唯諾諾地聽從了和議的意見,單是京城裡的那群無風還能掀起三尺浪的言官們一窩蜂的彈劾就受不了,袁崇煥的例子就在眼前,這是身家性命;即使不畏嫌怨,盧象升是父喪奪情領兵勤王的,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同意和議、如果不能移孝作忠,那麼就變成了不忠不孝之徒,這是個人名節。有此三點,說什麼也沒用了,打吧。盧大人的這番慷慨陳詞其實可以看作是闡述個人的觀點,但這話好說不好聽,說者可以無意聽者卻很難無心。因為在楊嗣昌聽來這三條理由條條都是在直斥自己不明大義!不辨時事!不忠不孝!特別是第三條的所謂“衰衣引紼之身,既不能移孝作忠......”,他楊嗣昌本人就是在六月份父喪未除便奪情起復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贊機務掌兵部事的。照盧大人這樣說法,他身披重孝起復之後一力主倡和議,典型的“忠孝胥失,盡喪本來”,又有“何顏面立人世乎”。所以楊嗣昌也急了:“你要這麼說直接拿尚方劍砍了我算了!”盧象升更硬氣:“要砍也是先砍我!不戰而言和,遺禍國家辱沒自身,不是我這個智商水平能夠理解的。”說到這兒,盧大人把話題又拉了回來,先別激動,急了、吵起來了也沒用,說說那個“和議”是怎麼回事兒吧。楊嗣昌不認賬,黑嘴說從來就沒那麼回事兒。盧大人絲毫不給面子張口就把周元忠抖了出來,楊嗣昌啞口無言,走了。這個周元忠,就是一個往來東北地區在那邊兒有幾個熟人的算卦的,所以派他去。很多人都說:“這麼重大的國事,為什麼沒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呢?讓這麼一個二道販子泥腿子往來奔走,真是視國事如兒戲一般啊。”盧大人想殺了周元忠,他拼命求饒,也就算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