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前面對於社會精神生活以及其對於經濟生活影響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討論,這些影響形成的合力結果之一就是破壞了整個社會的信任感。不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下降,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信任感也在下降,甚至人對於產品的信任感也在下降。社會陷入了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有時候解釋的越多,反而聽眾更不相信。

前述章節曾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個論斷對於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是適用的。整個社會信任感的破壞,也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無信”,此時社會就一定會出問題。當然,我們都能夠切身的感受到,問題實際上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從長久而言,社會肯定要重新加強各群體各階層之間的信任感,以便於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那麼應當怎麼著手呢?

談到這裡,需要解釋一個簡單但是重要的原理:如果人與人之間是信任的,那麼必然有些事情是他們共同相信的。假如某個人相信的所有事情另一個人都不相信的話,那麼無論什麼事情都談不到一起去,任何一個人的行為在另一個人看來都是不可靠。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人的理性行為,必然是相信什麼才會去做,也就是說人們在做一個理性行為之前會預先相信和期待一個結果的發生。而如果此人相信的事情另外一個人全都不相信,那麼也就不會相信和期待同樣結果的出現,此時雙方的目標是背離的。每一個人的行為在對方看來都是別有用心,當然就互不信任。信任被破壞後,即便是沒有惡意的行為也會被曲解,於是不信任情緒就愈演愈烈。根據這個基本原理,只有當一個社會內部絕大多數成員共同相信的事情足夠多時,整個社會的信任感才會足夠強。當代中國相當多問題的癥結,實際上是由於社會信任的不足。不過這並不是說社會信任的增強能夠根治所有問題,某些問題受制於其他規律的作用,社會信任的增強可以緩解而不能根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