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應當指出,清朝壓制熱兵器的政策是非常具有“遠見卓識”的,否則清朝只能亡的更早。熱兵器的發展,更深一層說是要跟上世界軍事變革的潮流。而武器的升級往往需要改革軍隊的構成以發揮其效力。二戰中法國的坦克數量質量都不弱於德國,但是他們沒有裝甲師這樣的編制發揮坦克的優勢,結果短短42天法國戰敗投降。熱兵器發展和推廣,本質上就是軍隊近代化的過程。清政府頑固地拒絕軍隊近代化這一趨勢造成國防力量降低,於是一次次的割地賠款。到了甲午戰爭之後,為形勢所迫只能開始建立近代陸軍,這就是中國第一支近代陸軍——北洋軍。庚子之後各省又開始普遍的建立新式陸軍,同樣是近代軍隊。如果我們考察一下清朝滅亡的過程,就會非常清楚地發現,清朝實際就是被近代軍隊埋葬的。新軍思想活躍,對滿清統治的不滿與日俱增。辛亥年湖北新軍首舉義旗,而後各地紛紛響應,最後由北洋軍直接出面迫使清朝宣佈退位。而此時的經濟遠沒有到崩潰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晚清最後十年的經濟是相當繁榮的。所以也就出現了某文豪筆下的一幕,阿Q在街上高呼要造反,但是沒幾個人搭理他,因為大部分老百姓都有飯吃,沒幾個人想要造反。在整個辛亥革命過程中,普通百姓更多地是充當了旁觀者。比如在蘇州地方,新軍思想浮動希望響應武昌,江蘇巡撫程德全見大勢所趨,同意江蘇獨立。而整個蘇州的變化,只不過用竹竿挑落幾片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僅此而已。史稱竹竿挑簷瓦。對於老百姓而言,各個行業一切照舊。分析至此,相信讀者對於本段開始的論斷不會有異議。清朝壓制熱兵器的確是非常有利於其統治延續的,不過這個政策保大清而不保中國。中國為此付出了幾代人的慘重代價!從本質上說,正是國家認同感的缺乏導致了中國在軍事上的落後,落後的根子就在國家認同感這裡。倘若康熙再活五百年,他果真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