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美國在參戰之前就開始向英國和蘇聯提供援助,幫助了英蘇兩國的防禦作戰和後來蘇聯的大反攻。關於向蘇聯援助物資的多少眾說紛紜,本書無意糾纏於這樣的細枝末節。不論怎樣講,美國的援助對於蘇聯在大撤退時期遲滯德軍進攻速度和提高士氣是有積極作用的。在戰爭初期蘇聯工業體系受到重大創傷,如果美國不提供後續的援助,蘇聯將極度缺乏火車頭和汽車。蘇軍將不能夠在此種情況下進行大兵團的戰略機動,後來著名的十次打擊效果將大打折扣。蘇聯石化工業落後於美國,無法生產出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順便提一句,日本煉油業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導致其航空發動機同等排量的輸出功率小於美國20%左右。這造成了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先天不足,缺少防護措施和垂直機動性。由此可見一國的戰爭潛力與其整體工業水平是密切相關的。書歸正傳,蘇德戰爭末期,蘇聯的人力資源已達到承受極限。為了補充兵員,監獄裡的刑事犯也被強徵入伍。如果沒有美國援助,戰爭不可能在1945年結束。第二,只有美國有實力組織諾曼底登陸。美國不參戰,僅依靠英國的兵力根本不可能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是役,盟軍出動一萬三千架飛機,九千艘艦船,以英國的國力不吃不喝也湊不出這麼大的陣容。集中如此多的艦船,美國也是傾其所有。為了湊足登陸艇的數目,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不得不從太平洋戰區抽調,招致美國海軍的強烈反對。如果不能夠順利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德國可以集中兵力應對東線,守住羅馬尼亞經波蘭至東普魯士一線問題不大。第三,美國在二戰中生產的飛機數量三倍於德國,英國和蘇聯的飛機生產數量與德國基本相當。沒有美國的參與就無法對德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德國的戰爭潛力會衰減更慢。德國為了進行國土防空作戰,把東西兩線的戰鬥機大量抽調回本土,造成了德軍全面喪失各戰區制空權。獲得制空權既是進行登陸作戰的基本前提,也是蘇聯順利反攻的必要條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