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是詩人自責不能贍養老母的詩。

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可見詩人不是無能之輩,不可能久居家鄉,而要到外面闖蕩一番。不管結果如何,這個春夏之交他回到家鄉。到處是酸棗樹,有的樹心點綴著紅,有的已經長成可以砍伐的柴,都在和煦溫暖的風中靜靜守候著。這時黃鳥飛來,坐在枝頭,亮開它那天生的好嗓子,引吭高歌,賞心悅耳。

但是詩人並不開心。

這風吹在遊子身上,暖暖的,柔柔的,像是母親的撫摸。在這凱風的滋養下,樹心慢慢長成薪柴,多麼像我們兄弟姐妹在母親的辛勤養育下長大成人。詩人還記得母親經常來這裡打柴——今天薪柴再一次長成,母親卻怎麼沒來呢?

原來母親早已故去。

這也是不難理解的。詩中說母親養育了七個子女,那是說養大成人的,在古代,難免會有夭折,可見母親實際上養育的孩子遠不止七個!就算是這七個孩子,也累得她夠嗆了!古代,丈夫除了養家餬口,什麼也不用幹;而妻子除了幹各種活,家務活,桑田活,還要拉扯兒女,勞苦更重。

母親把她的青春和精力全都放在孩子身上,過早地老了,甚至還因為勞累,留下一身病。詩中說:母氏劬勞。《爾雅·釋詁》雲:劬,勞病也。這種病在古代婦女身上的發病率相當之高。就是今日之農村婦女,也易生此病。所幸今日之醫學水平高,或可治療,而在古代,尤其是三千年前,得了此病,只有受痛受苦的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