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感嘆之餘,他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大哥半路被殺,老爸肯定立我為世子,那麼人們可能認為急子是我加害的,就難以保持清白了。既然兒子不能失去老爸,那麼弟弟也不能失去兄長,那我何不替大哥去死,如此大哥便可倖免於難。如果老爸聽到我死的訊息,能夠幡然醒悟的話,從此做個明君,則是國之大幸。如此我便可落得個慈孝兩全的名聲,從而流芳千古。”

這兄弟倆,一個明知去送死,還不畏死,一個則是要替兄去死,可以說是倆人爭著去死。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死就有那麼大的誘惑力?有人很不解,認為這是愚忠。

今天的人們可能想不明白,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永爭第一,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無論是在官場上,還是在賽場上,大家都爭得頭破血流;爭權,爭名,爭利,爭女人,爭孩子,爭房子,爭面子,爭風吃醋,等等等等,就是不見有爭死的。可見“死”不是一個好東西。

可是對於古人,尤其是對君子而言,那就未必了,“死”有時候比“活”更有價值,尤其是當它和所謂的“仁”、“義”、“忠”、“孝”聯想起來的時候。

“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忠心事主”、“孝敬父母”等,這是古人的核心價值觀,它影響著人們行為模式。有時候,“死”是一種很從容、很光榮的事情,死者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這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因為他們十分看重人的名節,寧死也要去捍衛它。不像今天的某些人,沒臉沒皮天下無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