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環顧漢帝國的版圖,皇帝突然發現自己說話並不算數。

全國45郡,有30個郡在齊王韓信、淮南王英布、韓王彭越等十七個異性王手中。表面上這些異姓王對劉邦也算尊敬,每年都向他繳納供奉,只不過把銅錢重量縮水百分之九十。古人給這種錢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莢錢”,“莢”是一種豆科植物,與浮萍意思相近。

看著國庫這些破爛的“莢錢”,劉邦或許意識到自己距離至高無上的皇權還很遠、很遠,只要有異性王存在,劉邦就不可能實現“當如此”的理想。

異姓王都是刀頭舔血的暴徒,斷然剪除天下必遭大亂,於是,劉邦想到了一個法子:重申秦帝國的鑄幣標準,要求帝國臣民使用重12銖的秦半兩。更重要的是,異姓王的30個郡也必須向朝廷繳納這種足值的“秦半兩”。

劉邦所鑄“秦半兩”很快就被諸侯回爐,再次鑄成了“莢錢”,人們一旦拿到足值的“秦半兩”也會藏在箱子底。這就是著名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琴法則:如果良幣、劣幣同時流通,良幣會逐步減少,市面上流通的將都是劣幣。

諸侯依舊向劉邦繳“莢錢”,貨幣流通還是一團糟,至於糧食價格則一飛沖天。漢初,每石糧食從五千錢暴漲到每石一萬五千錢,至於當時的奢侈品——馬匹,則上漲到每匹百金以上。

高祖五年(前198年)劉邦實在撐不住了,宣佈官方貨幣減重為“三株”,實際上承認了“莢錢”的法定地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