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西方有一部《聖經》,是用來祈禱和懺悔的。中國有一部《論語》,是可以抵制心魔的。每個老闆都應該帶著一本《論語》,攻城拔寨之餘,讀一讀,可以防止出現“利慾薰心”、“利令智昏”。

儒學的輝煌時期是在漢代,被漢武帝經營成了國家宗教,是董仲舒把韓非子的“法治——制度——秩序”,斷章取義地杜撰出一個臭名昭著的“三綱五常”,並異想天開地首開儒學治國的鬧劇,罪過呀!

把儒學作為國策,是個笑話。

我們看看董仲舒是如何斷案的。甲和乙是父子。丙和甲大打出手,乙來幫忙,一棍子打死了甲——殺父了!怎麼斷?董仲舒大筆一揮:“《春秋》說:‘許世子止弒其君買’……本案可以參照《春秋》‘許止父病,進藥於其父而卒’辦理。”什麼意思呢?許國國君被兒子藥死了,是否是謀殺,不好說,因為孔子的《春秋》只有上面這一句,所以只好參照教輔書。教輔書之一《公羊傳》分析說:“因為《春秋經》裡記載了世子止給父君行‘葬禮’,這就說明不是故意的,所以,無罪開釋。”

所以,老董就說,參照行事。就這樣治國!人命關天,甚至是國家大事,要靠這樣胡亂引用所謂經典來臆斷,笑話!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何歷代的統治者都對儒學情有獨鍾,因為它可以培養一種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好管理嗎。不過說到底,還是沒有作為的一種表象。猶如你面對一個是非問題,最簡單和最不傷大雅的做法是什麼?和稀泥!儒學就擅長這個——和為貴嗎。其實誰對誰錯?不知道,他們認為也不重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