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他確實有足夠的理由這樣做:

第一,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長期“客居”南京難免心虛;

第二,北京是自己的“老巢”;

第三,北方軍事威脅日增,透過天子守邊,減少國防開支(衛戍軍=邊防軍,避免“重複建設”)。

“搬家”不奇怪,奇怪的是朱棣居然留了一手:保留南京的“首都”待遇!

“首都”能有什麼待遇?大了去了!

除了法理上定性為“留都”以外,南京還有與北京完全對應的中央機構,六部(兵部、戶部、刑部、吏部、工部、禮部)兩院(都察院、翰林院)一個都不少,而且都是滿員編制。

對明朝這一特色行政制度可以用兩個形象而簡練的詞概括:“南混”

“北漂”。

從此以後,中央級官員大到六部的尚書,小到各科的給事中,都要特別說明是北京的那位(屬於“北漂”),還是南京的那位(屬於“南混”)。

這不是相當於“另立中央”嗎?地方官員到底聽誰的?

看上去很麻煩,其實沒這麼複雜,因為南京的官員雖然級別與北京相應的官員相同甚至略高,但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沒事幹。根據朝廷規定,除了極個別的職位以外,南京的同志們奉旨休息,按時領工資就行,忘記領了更好!

堪比天堂的福利制度啊!

如果有記者到南京的六部兩院採訪“你幸福嗎”,答案應該是高度一致的——光拿錢不幹活,還享受公務員待遇,你不幸福誰幸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