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大約是建文帝“逃禪”的最早傳說,建文既“為僧遁去”,自然令人懷疑他的主錄僧溥洽。錢謙益《初學集》甚至考辨說,建文帝出逃,就是溥洽替他剃度的。

朱棣將信將疑,因不便大搜和尚廟,就借他事將溥洽抓起來嚴訊,也沒問出個所以然。溥洽可苦了,一關就是17年。

溥洽的好朋友姚廣孝(道衍和尚)是靖難第一功臣,一直為此內疚,難以釋懷。到永樂十六年臨終前,朱棣問他有何遺願,他唯一的請求,就是赦免溥洽,才使溥洽逃脫牢籠。其實,要說朱棣把溥洽關這麼久,就是為了追查建文帝的下落,並不可信。朱棣對政敵絕不寬恕的性情,才是他久系溥洽的原因。

永樂朝的許多政事,也被人往建文帝身上附會,如明末人張岱《石匱書?胡濙列傳》雲:當時有傳建文帝駕崩的,又稱他遜去的,舊臣多從之而去。朱棣疑心轉重,便派胡濙“巡天下”,名義上是尋訪張邋遢(張三丰),又稱搜求異書,遍行郡縣,密察人心,同時奉了密旨,訪問建文帝下落。因為建文帝在雲南的傳言尤其多,所以胡濙在南方待的時間特別久。永樂二十一年胡濙還朝,適逢朱棣北巡,駐蹕宣府(今河北宣化),胡濙星夜馳至行在。朱棣已經就寢了,但一聽胡濙來了,急忙披衣起床,召之入見,賜坐與語,而胡濙說:“不足慮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