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們知道,祠堂裡的牌位不是亂擺的;在古代社會,祭祀制度是禮制的核心,“隨便”這2個字可以用來做雪糕的牌子,“三禮”裡可絕無“隨便”二字。即便是皇帝,他若想隨心所欲的亂來,搞不好就要像嘉靖初年的“大禮議”一樣,鬧出糾纏多年不息的大風潮、大政爭!

然而,朱元璋孝陵享殿內,妃嬪們的配享之位,實在奇怪得很,就禮制而言,完全是怪胎。

前文提到,關於諸王身世的種種異說,主要是天啟三年《南京太常寺志》撩起的。作為記載祭祀典禮的職掌之書,應該明確記載所祀妃子的姓氏及其封號,但《南京太常寺志》卻沒有。當時在社會上流傳較廣的《天潢玉牒》一書,對於眾妃子,也只囫圇地寫皇妃、皇貴嬪、皇貴人、皇美人生某子,一概無名無姓,也沒有具體載明某妃生某子。其體例與《南太常志》大體一致。如果《南京太常寺志》所載的是孝陵祀典的真實記錄,為什麼諸位妃子皆闕其姓名及封號呢?朝廷每年花那麼多錢辦祭祀,孝陵祭祀每次都由南都大員親自領銜奉進,您那些豬肉、羊肉到底給誰吃了,不整明白能行嗎?這樣含混而書,對於一部專載朝廷祀典儀禮的“官書”,是難以想象的。

我懷疑《南京太常寺志》其實是抄錄、改編《天潢玉牒》而成,而它的作者還不願做考訂的工夫,隨便用一些“□”(闕字)來代替姓氏及妃號;他還吸收了當時社會上關於諸王身世的流傳之言,或者也聽信了守陵太監的話,對《玉牒》中的有關內容隨己意做了改竄。於是這樣一部“官書性質”的志書就出現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