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0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1-10-23 21:40:52

綜觀此時大唐的國內形勢,與之前的各個朝代比較,與西漢初期最為相似。以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亂為標誌,其國家體制便進入了“半州縣、半藩鎮制”時期(西漢初期為半郡縣、半分封制)—黃河以南,歸朝廷掌控,各州縣長官(節度使、兵馬使、刺史等)基本上都是由朝廷委派,且受朝廷監督;黃河以北,其州縣長官基本上都是由該地節度使自行任命,且不受朝廷監督,這便是藩鎮,也稱軍閥割據。

藩鎮出現之初,實力最強大的三部勢力,分別為割據河北北部的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割據河北中部的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以及割據河北南部的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這三人都是安史餘黨,他們所統治的地區,即是河朔三鎮,或稱河北三鎮。河朔三鎮獨立後,其統治者也常有變動,比如說唐代宗在位時期,李懷仙被部下朱希彩所殺,但隨後朱希彩便自封為范陽節度使,朝廷為了集中全力抵禦吐蕃入侵,對此只好預設,朱希彩統治范陽數年,又被其部下殺死,但隨後,與之同姓的兩位大將朱泚、朱滔兄弟又繼承了范陽的兵權,朝廷同樣不敢過問。如此一來,認識到朝廷軟弱的三大軍鎮更加肆意妄為,他們不但在河北大治兵甲,兼併其他州縣的土地,甚至還公然為安祿山、史思明等人修建了祠堂,反叛之心已昭然若揭。唐德宗繼位後,銳意改革,志在重建大唐帝國的他決定一改之前父皇對藩王們唯唯諾諾,姑息養奸的態度,正式向這三大藩鎮宣戰—昔日晁錯說得好:“這些藩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早削之,反得早,為禍便小;晚削之,則反得也遲,為禍便大。”既然如此,晚動手不如早動手,只要削藩成功,大唐復興便指日可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