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既然從內到外各方對他都很感冒,辰斯王的帽子還真有點危險。

在這些對他不感冒的人中,似乎最不關他們的事的日本人最為積極。在他們看來,這廝既是無禮,那肯定得找個“有禮”的人替換他一下才好。

於是,便有天皇派人去指責辰斯王的記錄。

應神天皇大概也知道批判的武器要跟武器的批判結合著一起用才能效益最大化的道理,他的指責自然不單單是口頭的,拳頭肯定是有的。所以,儘管《三國史記》裡沒有記錄,好大王碑裡卻提到了公元三九一年年日人渡海的事。

辰斯王被剛上任的好大王攻拔了十座城池,又遭到倭國人的趁火打劫,再加之自己的侄子估計也是不是善輩。四面楚歌之下,辰斯王在狗原平常自己遊獵的地方死了,到底是倭人殺的,還是自己侄子殺的已經是懸案,但想必不會是自己主動抹的脖子。

辰斯王死後,接替他王位的侄子名叫阿莘王,也叫阿花王,阿華王,阿芳王,反正差不多。

阿莘王於應神八年派人出使日本,向日本人大拋媚眼——百濟人被高句麗人打慘了,把直支派到日本當人質就是這一次。大概是不太好意思記自己趁火打劫的事,《紀》遂引用了《百濟記》的內容:“阿花王立,無禮於貴國,故奪我枕彌多禮及峴南、支侵、谷那東韓之地”——《百濟記》,我們現在誰也看不著,估計半島人怎麼寫都不會象上面那段話那般地對倭國人那麼有禮謙卑,《紀》的作者舍人親王們想必向裡面灌了許多的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