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既然王倫是一個讀書人,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王倫到底讀了多少書。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先給大家普及一下科舉知識。從隋朝科舉制度建立到清末廢除為止,歷朝歷代略有不同,我也就說個大概。科舉考試中,最牛逼的是狀元,狀元是進士中的第一名,考中進士,要經過三道關卡。第一關是縣試,全縣沒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可以參加,屬於縣統考,考中了稱為秀才,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畢業;第二關是鄉試,這個鄉不是鄉鎮的鄉,是指省的意思,鄉試就是省統考,凡全省考中秀才的人都可以參加,考試透過的稱為舉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畢業,考中舉人後就有資格當官了,當然只是侯補的;第三關是殿試,這是由皇帝任主考官的考試,並不是所有舉人都可以參加,每省舉人中的前三名才有資格,考中了的稱為進士,考中進士後,就可以直接當官,不用侯補了。施大爺說王倫曾去東京參加過科舉考試,可見王倫是中過舉人的,也就是大學畢業,說明他獲得過做官的資格。

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並不等於就可以做官了,侯補官員嘛,就侯著唄,跟大學畢業等分配是一回事兒。想盡快上班,那就活動活動唄,找找關係,走走後門。一說走後門,艾瑪,大家都知道了,走後門不光要花錢,還得低聲下氣裝孫子,王倫裝不了孫子,一氣之下放棄了當官的念頭。施大爺筆下,在林沖上梁山時,曾對王倫有一個心理活動的描寫,王倫思忖:“我是個不及第的秀士,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這個“鳥氣”應當是指求官時受的氣(注意:秀士不是秀才,是指德才兼備的讀書人。)。也確實,封建時代的官場中,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奴顏婢膝的人,奴才遠比人才有前途,又如何容得下個性張揚的青年!王倫這種青年,想要進入體制,必須先來個思想大轉變,主動磨平身上的稜角,但他做不到,做不到就只能放棄,這就是逆淘汰法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