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豈止時政問題,哪怕是經濟或科學問題,在“我們這兒”,道理之爭也往往變成“標籤戰”。對主張放任自由經濟的人而言,哪怕主張保留公立教育,都可能被指責成“福利控”;對疑懼“新自由主義”的左翼來說,主張土地私有化就成了“權貴資本主義代言人”。你憑什麼否定中醫理論?這是“科學主義”!你說中醫把脈不是完全沒道理?那你肯定是“文傻”了。

總之,各個領域的公共論爭都有降格到“標籤戰”的危險,主張什麼似乎都會產生四處揪鬥的紅衛兵氣概。雖然有些人試圖邊講道理邊貼標籤,但標籤往往以辭害意,令人不願聽標籤後面的道理,於是交鋒不能深入,論爭總是戛然而止。好比全中國人端個板凳,坐到電視機前準備看劉翔。起跑線上的劉翔突然站起來,走到羅伯斯身邊給他貼個標籤:“烏龜”。然後,不跑了。

以貼標籤來代替說理,或不必要地以貼標籤來強化說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革命“戰鬥文化”的一個遺產。毛主席雖然在“**”中批評江青開“帽子工廠”,他自己運用各種標籤卻是得心應手。延安整風中,不但各種標籤源源不斷,而且這些標籤還左右對稱:你不是“左傾冒險主義”,那你肯定是“右傾機會主義”;你不是“教條主義”,那你肯定是“經驗主義”;你不是“個人主義”,那你肯定是“宗派主義”??總之不管你主張什麼,你肯定都有問題,都需要改造思想,需要匍匐在唯一“正確”的思想面前認罪以求得救。至於到底什麼是“左傾冒險主義”、什麼是“右傾機會主義”,這些概念是否經得起仔細推敲,似乎不重要了。標籤的意義就在於遮蔽而不是展開思考。隨著革命越來越深入,“帽子工廠”也變得越來越琳琅滿目,當然也就不足為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