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漢魏時,肅慎之名在文獻中已不太常見,取而代之的是挹婁。其實,挹婁人與肅慎人是同一部落族群,只是換了一個族稱而已。《晉書》說:“挹婁一名肅慎”。挹婁這個詞的意思是“穴居人”。這很可能是夫餘人、勿吉人或者高句麗人,對肅慎人的一個稱呼。

公元554年,他們在向中原王朝納貢時還自稱肅慎。關於挹婁人的情況,《後漢書東夷傳》說的很詳盡:“挹婁,古肅慎之國也。有五穀、麻布,出赤玉、好貂。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處於山林之間,土氣極寒,常為穴居,以深為貴,大家至接九梯。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御風寒。夏則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後。其人臭穢不潔,作廁於中,圜而居之。種眾雖少,而多勇力,處山險,又善射,發能入人目。弓長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長一尺八寸,青石為簇,簇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盜,鄰國為患,而卒不能服。”

《三國志》說:“挹婁在夫餘東北千餘里,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其土地多山險,其人形似夫餘,言語不與夫餘、句麗同。”三國時代,挹婁人與中原建立了聯絡,他們曾向魏國貢納貂皮。“挹婁貂”在三國時代馳名中原,成為上流社會的禦寒珍品。

在今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七星河畔的鳳林村,有一座大型古城遺址,專家們認為,這是漢魏時期的一座挹婁王城。考古人員在此發掘出大量的深0.3米至1.5米的半地下式穴居房屋,還發掘出一座佔地六百六十多平米的半地下式宮殿建築,由此來看,挹婁人此時已初具國家雛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